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 巴彦淖尔市文明办 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播报
凝心聚力促发展 同心浇灌幸福花
  • 发布时间:2024-01-15
  • 发布来源:巴彦淖尔文明网
  • 感谢阅读

  黄河至北,古郡五原,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在这片热土上,22.4万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共创繁荣美好未来。

  地处河套腹地的五原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19%,现有少数民族聚居村组27个。近年来,五原县全面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沃土,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掀开了政治上团结统一、经济上繁荣发展、文化上兼容并蓄、社会上互嵌融合、治理上共治共享的壮美画卷。

0112005_001_01_s.jpg

隆兴昌镇(资料图)


各民族齐心协力奋楫笃行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五原县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作为“一把手”工程,体现到“八大纳入”之中,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之中,激励各族群众将“七个模范”化作“闯新路、进前列”的强大动力。建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五原县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30多份文件方案,健全组织调度、系统推进、综合研判、监督考评、动态管理、条件保障等机制,形成了建立共同体理念、共同体行动、共同体意识渐次融促的顶层设计体系。

  与此同时,五原县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基地、宣传基地等作用,强化宣传引导,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走进五原县第二小学,汉、蒙、回等各民族师生情同手足,共同探寻新知、共同学习进步。在六年级七班开展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队课上,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学生同唱民族歌,分享团结事,互动知识问答……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让民族团结知识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以学校为主阵地,五原县在青少年学生中实施培根铸魂工程,积极举办“七个一“主题活动,把共同体理念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让守望相助理念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学生心中。开展学校教育的同时,五原县还在党员干部中实施示范引领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核心课程、列入各级党委(党组)学习重要内容,贯穿党员干部教育各领域;在社会群众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牢铭记“五个事实道理”,深植厚培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

  

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民族最美丽的风景是文化的绽放;民族最亮丽的名片是文化的魅力……

  走进五原县第五中学,由乌兰牧骑队员们创作并出演的首部红色抗战实景剧《那面旗帜 那年烽火》震撼上演。该剧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从小学生宁宁一家的视角,以穿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讲述了1940年“五原战役”中民族团结、统一战线的抗战故事。演出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融入到文艺作品中,用文化浸润唱响了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今天这场演出带给我们一次心灵的洗礼,也让我们从中汲取了精神营养,正是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第五中学学生邬一诺在观看了表演后有感而发。

  2023年,五原县正式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攻坚工作,为推动该项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不断强化创新思维和精品意识,五原县乌兰牧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挖红色文化“矿藏”,深入推进“唱响一首歌”“编演一台剧”工作,通过积极筹划部署,打磨、创作歌曲《永远的赞歌》,实景剧《那面旗帜 那年烽火》。并通过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六进”活动,“百团千场”下基层惠民演出,以及网络视频播出等方式,广泛传播,受众达7万余人,有效传播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正能量,使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民族团结是人与人的团结,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五原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实施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工程,建立由APP、公众号、抖音号、“向日葵”理论宣讲队、“红石榴”讲师团等为一体的宣传矩阵,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形成了覆盖全域、教育全民的“润心环境”。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挖红色文化“矿藏”,创作了《那面旗帜 那年烽火》《永远的赞歌》等文艺精品力作,布局了研学、教培、交流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让各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熏陶中振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五原县用心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依托河套农博园、古郡诗词文化园、“河套民歌之乡”建设,推行“民族团结+农耕文化”“民族团结+黄河文化”“民族团结+诗词文化”等模式,着力打造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让各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熏陶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各民族共同发展同步富裕

 

  近日,笔者在位于五原县天吉泰镇的金草原胡羊养殖园区看到,一排排蓝顶钢结构的圈舍整齐排列,圈舍内,一只只肉羊膘肥体壮。天吉泰镇是五原县少数民族群众较为聚集的乡镇,近年来,天吉泰镇探索多路径助农增收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养殖产业,先后建成金草原、宏泰、蒙祥、恒德4个大型肉羊养殖园区,康尔牧业、虹日牧场、宏腾3个大型肉牛养殖园区,推出土地流转、订单种植、“放母收羔”、母牛寄养、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多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金草原“放母收羔”模式辐射全镇9个村、55个村民小组,带动各族群众560户,发展胡羊养殖1.5万只。按照每只基础母羊年利润800元来算,户均每年可增收5万元。同时,天吉泰镇积极挖掘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和农家餐饮,做大蒙元特色文化文章,做美乡村风光,让天吉泰镇的各族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五原县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锚定市委“五高五区”目标定位,争当农业大县、现代农业、乡村振兴“三个排头兵”,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葵花、玉米、肉鸡、肉羊、果蔬五大产业已形成国家级研、种(养)、产、加、储、销等全产业链体系,发展稳定力持续拉满,地区生产总值、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在全区农牧业旗县类中位于上游位次。

  五原县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优势转化为保障民生的能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特困人员供养等民生指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就业优先、教育振兴、“健康五原”等政策战略一体运用,公共文化三级网络体系、15分钟便民生活圈、村民网格化“微治理”、营商环境“一网通办”等优质服务,都是各族群众同享共同富裕丰硕成果的例证;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中华诗词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自治区文明城、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等270多项殊荣都化为了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在五原县富原社区,争做“石榴籽” 共建邻里情为主题的邻居节系列活动正在进行。文艺汇演、邻里百家宴、好邻居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各族居民群众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激发社区居民住家、爱家、建家的热情,从而构建“以邻为伴 与邻为善”的邻里和谐幸福社区。

  “社区通过开展‘邻居节’系列活动,为各族群众架起了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也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活动中多彩的文艺节目,彰显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包容互助氛围,在引导广大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的同时,让邻里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富原社区党支部书记樊惠说。

  民族团结是人与人的团结,重在交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五原县统筹融合式发展、互嵌式社区、立体式交融“三个构建”,县、镇(乡)、村(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级促进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大力实施“籽籽相拥·同心筑梦”主题“十个一”工程,创新出台“十进十促”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措施(进机关促团结为民、进企业促繁荣发展、进社区促和谐友爱、进乡镇促乡村振兴、进村组促共同富裕、进学校促同心筑梦、进宗教活动场所促文明和谐、进连队促鱼水情深、进网络促守望相助、进景区促文旅融合),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引导各族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经过不懈努力,五原县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自治区模范集体6个、模范个人5个,市级模范集体7个、模范个人8个,命名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个、市级示范单位58个、县级示范单位115个。

  民族团结花盛开,砥砺前行谱新篇。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如今的五原县,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五原县将牢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始终在“七个模范”“五个多作贡献”上走在前、作示范,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荣光,为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贡献力量。

通讯员:焦波 文/图 编辑:雷丽娜 巴彦淖尔日报

欢迎您访问巴彦淖尔文明网 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 巴彦淖尔市文明办 主办
邮编:015000 电话:0478-8761702 传真:0478-8655852
邮箱:bynewmw@163.com 技术支持:包头敏捷科技